遇到培飞,发现改变(四):培飞让我在北京的生活不再迷茫

栏目:新闻丨时间:06-09丨来源:未知丨作者:曾别离

  作者:Kay,培飞思维数学特邀专栏作家,对教育有深刻研究,尤其在儿童数学启蒙、思维建构领域见解独到、新颖。家有4岁半女儿一枚。北京大学本科毕业,牛津大学硕士毕业,现供职于国内某著名媒体。
  被采访者:于霞

  于霞,培飞青年汇校区的瑶瑶老师,一个来自山西大同的漂亮女孩;2017年培飞“教师成就奖铜奖”获得者。她热爱学习、喜欢钻研,因此成长迅速,家长好评和认可度也很高。她说,在培飞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,她告别了初来北京的迷茫,初登讲台的紧张,开始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和这座城市,并坚定了要把数学早教作为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,也有了在北京这座大城市打拼下去的资本。
  “我愿意教给孩子这样的数学”
  于霞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,2016年暑期毕业后,和很多同龄人一样,想来北京闯一闯。当时的她有几分憧憬也有几分迷茫,并不确定自己想干什么,能干什么。在大学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,她选择了一家北京的公司,一经面试就录取了,就这样,她有点稀里糊涂地就来到了北京。可不久,她离开了公司,还是想选择和自己的专业比较贴近的行业,就到了北京的一家幼儿园实习,然而简单、重复性的一日教学活动,让于霞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有所担忧。她又开始积极寻求更专业的早教工作,这时候,她遇到了培飞。
  在和培飞的人力资源总监谈过之后,她发现这里有一种不一样的教育理念,要求每一位老师放下威严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,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听一听、看一看,在感受、推理、观察中去学习数学建构思维。“这和我小时候学数学的体会,真是完全不同。当时,我就想,我愿意教给孩子们这么快乐的数学,不让他们有我小时候那种枯燥、乏味甚至有点儿痛苦的数学学习体验。”她说。
  在进入培飞后,高强度的上岗前培训开始了,先是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,了解公司的理念和教育方法,之后是2个月的校区实战培训。在听课、评课、练课、说课的过程中,每一位老师都要完成K、P、A、B、S五大系列十二本书的逐堂课程强化训练,要熟练的掌握不同的知识块,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程度。“比如立方体,可能3岁的小朋友也会要去感知,但是5岁的小朋友就要了解它更多的面、图形拼组的过程、可以数出‘隐身’的立方体数目等,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式,从全面接触到逐渐深入,让孩子不陌生,又可以不断学到新的内容。”她说。
  除了知识,和小朋友沟通交流的技巧也是培飞老师所不可缺少的,为了让自己更有亲和力,她给自己取名为“瑶瑶”,就是让孩子们好记,可以感到亲切。而如何能让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呢?如何能让孩子懂得自己所讲的知识要点呢?这一系列的问题,都要在跟王老师、叶子老师等“前辈”的不断磨合中不断去学习。
  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,于霞开始独立带班上课,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,她已经胜任所有阶段的所有课程,自己独立带的班就有12个。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以及周六日的全天,她都是满负荷地在上课了。
  “不做老师,做个知心姐姐”
  于霞说,初登讲台时她总是免不了的紧张。每次上课之前,都要对着教案逐条逐句的练习,根据所教授的知识环节预设问题,然后想象小朋友们的回答,再接着想自己的应对方案,现场的每一句话该怎么说,都要在心里默念几遍。然而问题来了,很多时候,小朋友的回答和自己的预期完全不同,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常常一下子就打乱了她上课的节奏,让她总有点儿不知所措。
  后来在不断地和前辈请教、自己摸索的过程中,随着教学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的累计,她在上课的时候,整个人才会慢慢放松下来。“这时候,我就想我不应该把自己始终摆在老师的位置,而是应该做个孩子们的知心姐姐,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。只要我牢记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,不出现偏离,那我愿意陪着他们天马行空地去思考,然后再拉回到知识点上,这样一来,我不用死记硬背、提前预设,却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。”于霞说。
  在最初上课的时候,于霞说她会担心小朋友们找不出解题的思路或者方法,所以常常想直接给出答案,比如在拼图中,她会说“这样把两个相同的图形拼在一起不就行了嘛?”可孩子们好像并不“买账”,还是要进行自己的尝试。后来她慢慢懂得,其实孩子尝试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思考过程,当她发现孩子在一条可能是错误的道路上前进时,她不再着急打断他,给他正确的解题方式,而是选择陪着他、询问他这种方法是否可行,直到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。这个思考外化的过程,对孩子的训练和帮助是远大于题目本身的。
  同时,于霞要求自己把视角放低,让自己也带着一颗童心去上课,她不再受到以前自己预设的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,而是巧妙地思考、寻求小朋友们可能感兴趣的点子或者听得懂的语言。比如在描述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时,她会说,我们来找找“双胞胎”图形吧。一句话,孩子们立刻就心领神会了。
  “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想问题,不急于否定他们,而是像姐姐一样陪伴。这是我在两年的时间里慢慢习得的方式。我们传统的教育中,灌输式的教育太多了,而孩子的思维其实是需要启发、开蒙的,即使是不那么正确的思考也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。而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,更了解孩子,更了解自己,每天从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,世界都更美好了。”她说。
  “培飞坚定了我职业方向”
  于霞说,初来北京时,她也曾经经历了职业和城市选择上的迷茫,和很多年轻人一样,在爱恋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在想着“北漂”生活的不易,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坚持下去。可是,培飞带给她更多非常职业化的体验,让她的本科所学得以所用,让她发掘了自己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潜能,也让她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。
  “说起来是我教孩子们知识,做他们的姐姐和老师,其实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,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。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,叫贝儿,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儿,她初来班级的时候只有3岁多,比别的孩子小一点,性格很内向,总是对人有距离感、不敢讲话。我发现了这个问题,在课堂上就总是鼓励她多讲话,多给她一些机会,也让小哥哥小姐姐们鼓励和帮助她,非常快的,1个月之后,我就看到她的进步,她开始变得更开朗、健谈了。有一次下课后,她拉着我的手问我‘瑶瑶姐姐,我们什么时候再上课呀,我好想马上就再上课。’我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,心里涌起的感动是前所未有的。”于霞在描述起这段往事时,脸上还是充满了感动和快乐。
  她说,差不多就是那时候,她就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,她希望可以在培飞好好发展,可以将数学思维的启蒙教育作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,可以给更多像贝儿这样的小朋友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改变。而这份职业选择的坚定,也让她在北京的生活变得不再迷茫,让所有的打拼更有意义。
2018-06-09 19:38 发布 丨 人浏览